引用本文: 高亭, 徐仰玲, 何小鹏, 马玉娟, 王李珍, 蒋引娣, 吴长刚, 张文明, 陈剑辉. 40 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20, 19(2): 148-153. doi: 10.7507/1671-6205.202002087 复制
2019 年 12 月在我国湖北省武汉市出现了新的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例,2020 年 1 月 3 日在对 1 例感染患者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宏基因测序中发现为一种新的冠状病毒,最初认为可能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人畜共患病和环境暴露有关[1]。人传人是导致该疾病快速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2-3],目前该疾病已先后蔓延至全国及世界多个国家[4-5]。国内将该疾病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相关国际组织将其致病原命名为 SARS-CoV-2,疾病名称则命名为 COVID-19。截止 2020 年 2 月 16 日 17:51 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官网通报累及确诊新冠肺炎患者 68 592 例,累计死亡患者 1 666 例。目前对该疾病的报道主要集中在湖北省,尤其是武汉市的感染患者当中,但对于湖北省外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报告较少。本研究收集了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及山东省聊城市传染病医院的 2020 年 1 月 21 日至 2 月 16 日确诊的 40 例新冠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 21 日至 2 月 16 日陕西省咸阳市及 2020 年 1 月 30 日至 2 月 16 日山东省聊城市确诊并分别在咸阳市中心医院传染病院与聊城市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的新冠肺炎患者病例资料。共纳入 40 例(咸阳市 17 例,聊城市 23 例),男 19 例,女 21 例,平均年龄(41.0±16.4)岁。本研究通过了咸阳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20200205)及聊城市传染病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伦理批号:2020003)。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及临床分型
依据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6]。纳入痰液、咽拭子、下呼吸道分泌物等标本实时荧光 RT-PCR 检测 SARS-CoV-2 核酸阳性者。
1.2.2 核酸检测
采取 RT-PCR 检测法,咸阳及聊城双靶标检测试剂盒均由上海捷诺生物公司提供。结果判读:cut-off 值为 40,Ct 值<37 为阳性,Ct 值>40 为阴性,37~40 为灰区,需要重复测定。
1.2.3 实验室检查
入院时采集患者外周血检测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血清淀粉样蛋白 A(serum amyloid A,SAA)、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其中,白细胞正常参考范围:(3.5~9.5)×109/L;淋巴细胞计数正常参考范围:(1.0~3.0)×109/L;PCT 正常参考范围:0~0.5 ng/mL;SAA 正常参考范围:0~10 mg/L;CRP 正常参考范围:0~10 mg/L。
1.2.4 出院标准
同时具备下列 3 个条件:① 体温恢复正常 3d 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② 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③ 连续 2 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 1 d。
1.2.5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及转归。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例(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情况
40 例患者中 16 例(40.0%)与武汉或湖北省其他地区具有明确接触史或旅居史(咸阳市 14 例,聊城市 2 例);24 例(60.0%)无明确暴露史。16 例(40.0%)为输入性病例,24 例(60.0%)为聚集性发病。
咸阳市确诊病例以输入性患者为主,17 例患者中 14 例患者与武汉或湖北省外其他地区具有明确接触史(其中在武汉工作返乡者 8 例,武汉籍随亲人返乡探亲 4 例,武汉上学返乡者 1 例,武汉参加短期会议 1 例;1 例患者发病前曾至武汉参加会议,返回后要求进行 SARS-CoV-2 检测而确诊,与会其他人员隔离 14 d 内未见发病);3 例(17.6%)患者无明显武汉或湖北其他地区接触史(1 例患者由南京自驾返乡,中途无外地旅居史,返回后第 5 日出现发热;1 例患者为本地商场销售人员,同商场工作人员医学隔离 14 d 未出现确诊病例;1 例患者在发病前曾有聚集活动史,聚集人员中无武汉或湖北籍人员,聚会 2 d 后发病)。17 例患者当中包括 1 个家庭聚集性发病(感染者为武汉籍随父母回家探亲的孙子,被感染者为外公及外婆,患者父母及胞妹具有发热及肺炎表现,共进行 3 次 SARS-CoV-2 核酸检测,测定结果均为阴性,在隔离区进行治疗,病情平稳)。
聊城市确诊 23 例患者中 21 例为聚集性发病(9 例患者来自于同一超市,为同事关系;12 例患者来自于 5 个家庭),2 例为输入病例(1 例在发病前曾在武汉出差;1 例为久居湖北省荆州市,返回聊城探亲)。
2.2 临床特征
40 例患者中发病到就诊最长 13 d,最短 1 d,平均就诊时间(4.9±3.5)d。14 例(35.0%)患者存在基础疾病,其中 2 型糖尿病 4 例,高血压病 2 例,恶性肿瘤病史 2 例(1 例为原发性肝癌,1 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乙型肝炎病史 2 例;既往有手术病史 2 例,分别为胆囊切除术和右侧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时间均已超过 2 年,与此次入院无相关性。40 例患者首诊平均体温为(37.6±0.7)℃,其中 30 例(75.0%)首诊为发热。30 例发热患者中,21 例患者体温在 37.3~38.2 ℃,9 例患者体温≥38.3 ℃。3 例(7.5%)患者首诊为咳嗽,均为干咳;2 例(5.0%)患者首诊为咽痛,1 例(2.5%)患者确诊后第 4 天出现发热;1 例(2.5%)患者首诊为头痛,后期监测正常;4 例(10.0%)患者首诊时并无明显临床表现,但均有暴露史,1 例患者确诊后第 2 天出现发热。
2.3 实验室检查
40 例患者中 9 例(22.5%)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减低,31 例(77.5%)患者白细胞正常;18 例(45.0%)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下降,22 例(55.0%)患者淋巴细胞计数正常;29 例(72.5%)患者 SAA 升高,11 例(27.5%)SAA 正常;22 例(55.0%)CRP 升高,18 例(45.0%)CRP 正常;3 例(7.5%)PCT 升高,37 例(92.5%)PCT 正常。结果见表 1。

2.4 核酸检测情况
40 例患者均以咽拭子采集呼吸道标本,所有患者均进行至少 2 次采样时间至少间隔 1 d 的病原核酸检测。其中 37 例(92.5%)患者为首次检测结果即提示阳性;2 例(5.0%)患者为第 2 次检测结果提示阳性;1 例(2.5%)患者首次检测结果提示弱阳性,第 2 次检测结果提示阳性。40 例患者当中确诊时胸部 CT 具有肺炎表现者 37 例,与核酸检测阳性符合率 92.5%;3 例(7.5%)患者并无影像学改变。
2.5 胸部 CT 表现
40 例患者入院时均进行了胸部 CT 扫描检查。3 例(7.5%)患者在发病初期胸部影像学未见异常,后期复查影像学持续未见异常;3 例(7.5%)表现胸膜下条索影及磨玻璃改变;5 例(12.5%)患者表现为双肺网格样改变及磨玻璃影;12 例(30.0%)患者表现为单侧肺炎或局限性磨玻璃样结节影;17 例(42.5%)患者表现为双肺多发磨玻璃样改变。结果见图 1。

a.单发磨玻璃影;b.多发磨玻璃样结节影;c.单肺片状渗出影及支气管充气征;d.单侧胸膜下条索影及渗出影;e.双肺间质性渗出影;f.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
2.6 临床治疗及预后
40 例患者轻症 3 例(7.5%,咸阳市 1 例,聊城市 2 例),普通型 36 例(90.0%,咸阳市 16 例,聊城市 20 例),重症 1 例(2.5%,聊城市)。所有患者均给予 α-干扰素雾化吸入(成人每次 500 万 U 或相当剂量,加入灭菌注射用水 2 mL,2 次/d)联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200 mg/50 mg,每次 2 粒,2 次/d);11 例(27.5%,咸阳市 10 例,聊城市 1 例)给予口服阿比多尔片(0.2 g,3 次/d);8 例(20.0%,咸阳市)给予口服奥司他韦胶囊(75 mg,2 次/d);16 例(40.0%,咸阳市 6 例,聊城市 10 例)使用静脉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注射液(0.5 g,1 次/d);25 例(62.5%,咸阳市 4 例,聊城市 21 例)患者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氟喹酮类及大环内酯类;6 例(15.0%,咸阳市、聊城市各 3 例)给予静脉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甲泼尼松龙 40~80 mg/次,2 次/d);1 例(2.5%,咸阳市)患者因胸闷、气促加重,血氧饱和度下降给予经鼻高流量吸氧后稳定;1 例(2.5%,聊城市)患者因肺部病变进展迅速,专家组会诊考虑出现“炎症风暴”反应,给予床旁血液滤过治疗,后病情进一步加重转上级医院治疗,目前病情平稳,已转为普通型继续治疗。病情好转 26 例(65.0%,咸阳市 11 例,聊城市 15 例),14 例已出院(35.0%,咸阳市 6 例,聊城市 8 例),无 1 例死亡。
3 讨论
冠状病毒是一种非片段阳性 RNA 病毒,广泛分布于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当中[7],目前已知的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有 6 种,大部分引起感染症状较轻,但 β 冠状病毒中的 SARS-CoV 和 MERS-CoV 可引起急性呼吸综合征,甚至导致死亡,在过去已导致约 1 万人的死亡[8-9]。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显示 SARS-CoV-2 与 SARS-CoV 同源性达 79.5%,而与蝙蝠冠状病毒同源性更是高达 96%[10]。初期感染病例主要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具有密切关系,但随着武汉市以外地区病例数量增多,且多为输入性病例,该疾病人传人现象已经变得非常明确[2]。
在一项针对新冠肺炎的大样本研究中,71.8% 的新冠肺炎患者与武汉或湖北其他地区具有明确接触史[11]。本研究只有 40.0% 的新冠肺炎患者与武汉及湖北其他地区具有明确接触史,其中咸阳市 82.3% 为输入性病例,而聊城市仅有 8.7% 为输入性病例,这可能与两个城市所在的地理位置、交通运输、人员流动等方面有一定关系。然而聊城市的新冠肺炎患者中 91.3% 为聚集性发病,咸阳市也有 17.6%,表明 SARS-CoV-2 具人群普遍易感,也提示湖北省外 SARS-CoV-2 可活跃传播[12]。此外,本研究中有 10.0% 的无症状患者,无症状患者与聚集性传播均具很强的隐秘性,给查找最初感染者带来很大困难,且容易导致病毒大范围的播散,可能成为 SARS-CoV-2 在湖北省外快速播散的主要方式之一[13]。因此减少人群聚集、早隔离是控制病毒大规模传播的重要手段。
新冠肺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约在 4.6~5.2 d[2, 14],本研究结果与上述时间基本一致,就诊时间越短也越有利于疫情的控制及疾病的治疗。在临床表现当中,发热是新冠肺炎起病初期主要的临床表现,但目前临床研究中对其所占疾病病例略有差异,从 43.8% 到 98.6% 不等[11, 15]。本研究中发热为首发症状者占到了 75.0%,位于上述研究数据之间。此外,咳嗽是新冠肺炎最常见的症状,但胃肠道症状少见,这一点与以往 SARS-CoV 及 MERS-CoV 感染后胃肠道症状为主的特点不同[16-17],虽然在本研究中未发现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但多个临床研究中表明新冠肺炎可导致腹泻或呕吐等胃肠道反应[3, 14, 18]。因此在临床工作不能仅通过发热或咳嗽症状对新冠肺炎进行简单的排查。
新冠肺炎的患者中外周血白细胞多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较常见,并且可随着疾病加重进行性减少[3, 19]。在本研究中 22.5% 的白细胞及 45.0% 淋巴细胞计数表现为下降,这可能与我院收治患者多为普通型及轻型为主有关。然而本研究中分别有 55.0% 和 72.5% 新冠肺炎患者的 CRP 及 SAA 升高,但 PCT 几乎全部正常,SAA 能够在病毒感染后出现迅速升高,而 CRP 和 PCT 对病毒感染无明显反应[18],因此 SAA 与 PCT、CRP 联合检测对病毒性肺炎的诊断具有一定提示作用[20]。
新冠肺炎影像学表现可为双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阴影、实变影,沿支气管血管束和胸膜下分布为主,其内可见增粗的血管影,表现为细网格状影,呈现“铺路石征”,也可以表现为淡薄磨玻璃阴影、小血管周围局限性磨玻璃阴影[21]。在本研究中 72.5% 新冠肺炎就诊时胸部 CT 表现为单肺或双肺磨玻璃样病灶,这与报道所描述的新冠肺炎早期影像学特点一致[22]。目前新冠肺炎的诊断金标准仍是 SARS-CoV-2 核酸检测阳性,在一项对 167 例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初诊胸部 CT 表现进行分析显示,核酸检测阳性与胸部 CT 诊断符合率为 93%,有 4% 的患者核酸检测阳性且具有临床表现及暴露史,但胸部 CT 检查无异常[23]。本研究中核酸检测阳性与胸部 CT 诊断符合率为 92.5%,因此胸部 CT 作为新冠肺炎的重要检查方法,对于病变的检出、病变性质判断、病情评估、临床分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能作为新冠肺炎的确诊方法[21, 23]。
目前针对新冠肺炎仍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24]。在一项研究中,给予患者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甲强龙)、抗病毒(奥司他韦)进行治疗,并没有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以及增加 ICU 危重患者的转出率[15]。本研究中的患者均接受了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中提议的治疗方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 α-干扰素雾化吸入的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均表现平稳,并有 14 例患者已治愈出院,提示上述治疗方案可能对新冠肺炎具有一定的疗效,目前国内已启动了相关的多中心研究,未来对于上述药物的疗效将提供更多的临床证据。既往研究对于重症病毒性肺炎特别是在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后合并感染的患者,可适当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25]。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有可能增加复杂感染的风险,如真菌感染,并且增加药物耐药性的发生率[26-27]。目前针对新冠肺炎患者,WHO 推荐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应基于临床诊断[28],本研究中 62.5% 的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分析发现抗菌药物集中使用的时期为疾病诊治的初期,这可能与早期医务人员对疾病认识不足及以往经验性用药的习惯有关。
综上所述,SARS-CoV-2 具有传染性强,流行病学特点明显,家庭聚集性感染及无症状感染者可能是湖北省外人群的主要感染途径。新冠肺炎在临床表现方面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但并非单一的临床表现,因此结合流行病学史及影像学表现进行诊治,避免漏诊或误诊而引发播散。SARS-CoV-2 核酸检测是诊断新冠肺炎的金标准,胸部 CT 对诊断新冠肺炎有很好的提示效果,但不能够代替核酸检查。虽然目前针对新冠肺炎仍无特效的药物治疗,基于本研究显示湖北省外的感染者中可能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应用目前诊疗方案中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控制疾病,提高治愈率。
2019 年 12 月在我国湖北省武汉市出现了新的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例,2020 年 1 月 3 日在对 1 例感染患者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宏基因测序中发现为一种新的冠状病毒,最初认为可能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人畜共患病和环境暴露有关[1]。人传人是导致该疾病快速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2-3],目前该疾病已先后蔓延至全国及世界多个国家[4-5]。国内将该疾病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相关国际组织将其致病原命名为 SARS-CoV-2,疾病名称则命名为 COVID-19。截止 2020 年 2 月 16 日 17:51 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官网通报累及确诊新冠肺炎患者 68 592 例,累计死亡患者 1 666 例。目前对该疾病的报道主要集中在湖北省,尤其是武汉市的感染患者当中,但对于湖北省外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报告较少。本研究收集了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及山东省聊城市传染病医院的 2020 年 1 月 21 日至 2 月 16 日确诊的 40 例新冠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 21 日至 2 月 16 日陕西省咸阳市及 2020 年 1 月 30 日至 2 月 16 日山东省聊城市确诊并分别在咸阳市中心医院传染病院与聊城市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的新冠肺炎患者病例资料。共纳入 40 例(咸阳市 17 例,聊城市 23 例),男 19 例,女 21 例,平均年龄(41.0±16.4)岁。本研究通过了咸阳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20200205)及聊城市传染病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伦理批号:2020003)。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及临床分型
依据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6]。纳入痰液、咽拭子、下呼吸道分泌物等标本实时荧光 RT-PCR 检测 SARS-CoV-2 核酸阳性者。
1.2.2 核酸检测
采取 RT-PCR 检测法,咸阳及聊城双靶标检测试剂盒均由上海捷诺生物公司提供。结果判读:cut-off 值为 40,Ct 值<37 为阳性,Ct 值>40 为阴性,37~40 为灰区,需要重复测定。
1.2.3 实验室检查
入院时采集患者外周血检测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血清淀粉样蛋白 A(serum amyloid A,SAA)、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其中,白细胞正常参考范围:(3.5~9.5)×109/L;淋巴细胞计数正常参考范围:(1.0~3.0)×109/L;PCT 正常参考范围:0~0.5 ng/mL;SAA 正常参考范围:0~10 mg/L;CRP 正常参考范围:0~10 mg/L。
1.2.4 出院标准
同时具备下列 3 个条件:① 体温恢复正常 3d 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② 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③ 连续 2 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 1 d。
1.2.5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及转归。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例(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情况
40 例患者中 16 例(40.0%)与武汉或湖北省其他地区具有明确接触史或旅居史(咸阳市 14 例,聊城市 2 例);24 例(60.0%)无明确暴露史。16 例(40.0%)为输入性病例,24 例(60.0%)为聚集性发病。
咸阳市确诊病例以输入性患者为主,17 例患者中 14 例患者与武汉或湖北省外其他地区具有明确接触史(其中在武汉工作返乡者 8 例,武汉籍随亲人返乡探亲 4 例,武汉上学返乡者 1 例,武汉参加短期会议 1 例;1 例患者发病前曾至武汉参加会议,返回后要求进行 SARS-CoV-2 检测而确诊,与会其他人员隔离 14 d 内未见发病);3 例(17.6%)患者无明显武汉或湖北其他地区接触史(1 例患者由南京自驾返乡,中途无外地旅居史,返回后第 5 日出现发热;1 例患者为本地商场销售人员,同商场工作人员医学隔离 14 d 未出现确诊病例;1 例患者在发病前曾有聚集活动史,聚集人员中无武汉或湖北籍人员,聚会 2 d 后发病)。17 例患者当中包括 1 个家庭聚集性发病(感染者为武汉籍随父母回家探亲的孙子,被感染者为外公及外婆,患者父母及胞妹具有发热及肺炎表现,共进行 3 次 SARS-CoV-2 核酸检测,测定结果均为阴性,在隔离区进行治疗,病情平稳)。
聊城市确诊 23 例患者中 21 例为聚集性发病(9 例患者来自于同一超市,为同事关系;12 例患者来自于 5 个家庭),2 例为输入病例(1 例在发病前曾在武汉出差;1 例为久居湖北省荆州市,返回聊城探亲)。
2.2 临床特征
40 例患者中发病到就诊最长 13 d,最短 1 d,平均就诊时间(4.9±3.5)d。14 例(35.0%)患者存在基础疾病,其中 2 型糖尿病 4 例,高血压病 2 例,恶性肿瘤病史 2 例(1 例为原发性肝癌,1 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乙型肝炎病史 2 例;既往有手术病史 2 例,分别为胆囊切除术和右侧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时间均已超过 2 年,与此次入院无相关性。40 例患者首诊平均体温为(37.6±0.7)℃,其中 30 例(75.0%)首诊为发热。30 例发热患者中,21 例患者体温在 37.3~38.2 ℃,9 例患者体温≥38.3 ℃。3 例(7.5%)患者首诊为咳嗽,均为干咳;2 例(5.0%)患者首诊为咽痛,1 例(2.5%)患者确诊后第 4 天出现发热;1 例(2.5%)患者首诊为头痛,后期监测正常;4 例(10.0%)患者首诊时并无明显临床表现,但均有暴露史,1 例患者确诊后第 2 天出现发热。
2.3 实验室检查
40 例患者中 9 例(22.5%)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减低,31 例(77.5%)患者白细胞正常;18 例(45.0%)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下降,22 例(55.0%)患者淋巴细胞计数正常;29 例(72.5%)患者 SAA 升高,11 例(27.5%)SAA 正常;22 例(55.0%)CRP 升高,18 例(45.0%)CRP 正常;3 例(7.5%)PCT 升高,37 例(92.5%)PCT 正常。结果见表 1。

2.4 核酸检测情况
40 例患者均以咽拭子采集呼吸道标本,所有患者均进行至少 2 次采样时间至少间隔 1 d 的病原核酸检测。其中 37 例(92.5%)患者为首次检测结果即提示阳性;2 例(5.0%)患者为第 2 次检测结果提示阳性;1 例(2.5%)患者首次检测结果提示弱阳性,第 2 次检测结果提示阳性。40 例患者当中确诊时胸部 CT 具有肺炎表现者 37 例,与核酸检测阳性符合率 92.5%;3 例(7.5%)患者并无影像学改变。
2.5 胸部 CT 表现
40 例患者入院时均进行了胸部 CT 扫描检查。3 例(7.5%)患者在发病初期胸部影像学未见异常,后期复查影像学持续未见异常;3 例(7.5%)表现胸膜下条索影及磨玻璃改变;5 例(12.5%)患者表现为双肺网格样改变及磨玻璃影;12 例(30.0%)患者表现为单侧肺炎或局限性磨玻璃样结节影;17 例(42.5%)患者表现为双肺多发磨玻璃样改变。结果见图 1。

a.单发磨玻璃影;b.多发磨玻璃样结节影;c.单肺片状渗出影及支气管充气征;d.单侧胸膜下条索影及渗出影;e.双肺间质性渗出影;f.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
2.6 临床治疗及预后
40 例患者轻症 3 例(7.5%,咸阳市 1 例,聊城市 2 例),普通型 36 例(90.0%,咸阳市 16 例,聊城市 20 例),重症 1 例(2.5%,聊城市)。所有患者均给予 α-干扰素雾化吸入(成人每次 500 万 U 或相当剂量,加入灭菌注射用水 2 mL,2 次/d)联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200 mg/50 mg,每次 2 粒,2 次/d);11 例(27.5%,咸阳市 10 例,聊城市 1 例)给予口服阿比多尔片(0.2 g,3 次/d);8 例(20.0%,咸阳市)给予口服奥司他韦胶囊(75 mg,2 次/d);16 例(40.0%,咸阳市 6 例,聊城市 10 例)使用静脉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注射液(0.5 g,1 次/d);25 例(62.5%,咸阳市 4 例,聊城市 21 例)患者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氟喹酮类及大环内酯类;6 例(15.0%,咸阳市、聊城市各 3 例)给予静脉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甲泼尼松龙 40~80 mg/次,2 次/d);1 例(2.5%,咸阳市)患者因胸闷、气促加重,血氧饱和度下降给予经鼻高流量吸氧后稳定;1 例(2.5%,聊城市)患者因肺部病变进展迅速,专家组会诊考虑出现“炎症风暴”反应,给予床旁血液滤过治疗,后病情进一步加重转上级医院治疗,目前病情平稳,已转为普通型继续治疗。病情好转 26 例(65.0%,咸阳市 11 例,聊城市 15 例),14 例已出院(35.0%,咸阳市 6 例,聊城市 8 例),无 1 例死亡。
3 讨论
冠状病毒是一种非片段阳性 RNA 病毒,广泛分布于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当中[7],目前已知的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有 6 种,大部分引起感染症状较轻,但 β 冠状病毒中的 SARS-CoV 和 MERS-CoV 可引起急性呼吸综合征,甚至导致死亡,在过去已导致约 1 万人的死亡[8-9]。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显示 SARS-CoV-2 与 SARS-CoV 同源性达 79.5%,而与蝙蝠冠状病毒同源性更是高达 96%[10]。初期感染病例主要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具有密切关系,但随着武汉市以外地区病例数量增多,且多为输入性病例,该疾病人传人现象已经变得非常明确[2]。
在一项针对新冠肺炎的大样本研究中,71.8% 的新冠肺炎患者与武汉或湖北其他地区具有明确接触史[11]。本研究只有 40.0% 的新冠肺炎患者与武汉及湖北其他地区具有明确接触史,其中咸阳市 82.3% 为输入性病例,而聊城市仅有 8.7% 为输入性病例,这可能与两个城市所在的地理位置、交通运输、人员流动等方面有一定关系。然而聊城市的新冠肺炎患者中 91.3% 为聚集性发病,咸阳市也有 17.6%,表明 SARS-CoV-2 具人群普遍易感,也提示湖北省外 SARS-CoV-2 可活跃传播[12]。此外,本研究中有 10.0% 的无症状患者,无症状患者与聚集性传播均具很强的隐秘性,给查找最初感染者带来很大困难,且容易导致病毒大范围的播散,可能成为 SARS-CoV-2 在湖北省外快速播散的主要方式之一[13]。因此减少人群聚集、早隔离是控制病毒大规模传播的重要手段。
新冠肺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约在 4.6~5.2 d[2, 14],本研究结果与上述时间基本一致,就诊时间越短也越有利于疫情的控制及疾病的治疗。在临床表现当中,发热是新冠肺炎起病初期主要的临床表现,但目前临床研究中对其所占疾病病例略有差异,从 43.8% 到 98.6% 不等[11, 15]。本研究中发热为首发症状者占到了 75.0%,位于上述研究数据之间。此外,咳嗽是新冠肺炎最常见的症状,但胃肠道症状少见,这一点与以往 SARS-CoV 及 MERS-CoV 感染后胃肠道症状为主的特点不同[16-17],虽然在本研究中未发现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但多个临床研究中表明新冠肺炎可导致腹泻或呕吐等胃肠道反应[3, 14, 18]。因此在临床工作不能仅通过发热或咳嗽症状对新冠肺炎进行简单的排查。
新冠肺炎的患者中外周血白细胞多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较常见,并且可随着疾病加重进行性减少[3, 19]。在本研究中 22.5% 的白细胞及 45.0% 淋巴细胞计数表现为下降,这可能与我院收治患者多为普通型及轻型为主有关。然而本研究中分别有 55.0% 和 72.5% 新冠肺炎患者的 CRP 及 SAA 升高,但 PCT 几乎全部正常,SAA 能够在病毒感染后出现迅速升高,而 CRP 和 PCT 对病毒感染无明显反应[18],因此 SAA 与 PCT、CRP 联合检测对病毒性肺炎的诊断具有一定提示作用[20]。
新冠肺炎影像学表现可为双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阴影、实变影,沿支气管血管束和胸膜下分布为主,其内可见增粗的血管影,表现为细网格状影,呈现“铺路石征”,也可以表现为淡薄磨玻璃阴影、小血管周围局限性磨玻璃阴影[21]。在本研究中 72.5% 新冠肺炎就诊时胸部 CT 表现为单肺或双肺磨玻璃样病灶,这与报道所描述的新冠肺炎早期影像学特点一致[22]。目前新冠肺炎的诊断金标准仍是 SARS-CoV-2 核酸检测阳性,在一项对 167 例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初诊胸部 CT 表现进行分析显示,核酸检测阳性与胸部 CT 诊断符合率为 93%,有 4% 的患者核酸检测阳性且具有临床表现及暴露史,但胸部 CT 检查无异常[23]。本研究中核酸检测阳性与胸部 CT 诊断符合率为 92.5%,因此胸部 CT 作为新冠肺炎的重要检查方法,对于病变的检出、病变性质判断、病情评估、临床分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能作为新冠肺炎的确诊方法[21, 23]。
目前针对新冠肺炎仍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24]。在一项研究中,给予患者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甲强龙)、抗病毒(奥司他韦)进行治疗,并没有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以及增加 ICU 危重患者的转出率[15]。本研究中的患者均接受了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中提议的治疗方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 α-干扰素雾化吸入的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均表现平稳,并有 14 例患者已治愈出院,提示上述治疗方案可能对新冠肺炎具有一定的疗效,目前国内已启动了相关的多中心研究,未来对于上述药物的疗效将提供更多的临床证据。既往研究对于重症病毒性肺炎特别是在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后合并感染的患者,可适当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25]。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有可能增加复杂感染的风险,如真菌感染,并且增加药物耐药性的发生率[26-27]。目前针对新冠肺炎患者,WHO 推荐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应基于临床诊断[28],本研究中 62.5% 的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分析发现抗菌药物集中使用的时期为疾病诊治的初期,这可能与早期医务人员对疾病认识不足及以往经验性用药的习惯有关。
综上所述,SARS-CoV-2 具有传染性强,流行病学特点明显,家庭聚集性感染及无症状感染者可能是湖北省外人群的主要感染途径。新冠肺炎在临床表现方面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但并非单一的临床表现,因此结合流行病学史及影像学表现进行诊治,避免漏诊或误诊而引发播散。SARS-CoV-2 核酸检测是诊断新冠肺炎的金标准,胸部 CT 对诊断新冠肺炎有很好的提示效果,但不能够代替核酸检查。虽然目前针对新冠肺炎仍无特效的药物治疗,基于本研究显示湖北省外的感染者中可能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应用目前诊疗方案中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控制疾病,提高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