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范婧慧, 蔡忠香, 杨欣, 王雪芬, 鲜于云艳, 刘春英. 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探讨.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20, 19(2): 134-136. doi: 10.7507/1671-6205.202002014 复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新近被发现,主要经飞沫传播及接触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其致病原为 SARS-CoV-2,传染源主要为新冠肺炎患者[1]。2020 年 1 月 20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公告,将新冠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2]。自 2019 年 12 月中旬,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新冠肺炎病例以来,我院便承担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及委派医疗团队进行外院支援的任务。由于社会各界人士对此疾病认识尚不充分,部分公众焦虑不安,且疫情蔓延迅猛,大批患者涌入各家医院,使得急诊科等一线科室救治任务繁重,而陆续出现医护人员被感染的报道,更是让医护人员心理压力倍增。因此,如何迅速建立反应机制,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配置,同时,指导个人预防,降低传播风险,保障团队充足的战斗力,对保证救治工作的有效进行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采取的重要举措进行总结,具体报道如下。
1 组建应急护理梯队,保障一线护理人力资源充足
为应对抗击疫情所造成的一线科室护士短缺问题,护理部重新设计护理人员的管理策略,建立一支由机动护士、应急储备护士、骨干护士组成的应急护理团队,以保障组织活动的有效性。
1.1 机动护士库的构建
机动护士隶属于护理部调配管理,是为满足紧急状态或特殊情况下护理人员的调配需求,在护理队伍中设立的护理人员储备[3-4]。机动护士由护理部从新入职未定科的护士中进行逐轮选拔,需通过护理部安排为期 2 年的多专科轮转培训,最终经护理部综合考评合格者方可定科,是一支应急应变能力突出,协作精神与思辨能力良好、充满活力的年轻护理人员团队。护理部每月通过对科室人力资源的现况梳理,了解人力资源短缺情况,结合工作负荷评定结果制定机动护士的轮转安排,向人力短缺的科室提供机动护士人力资源补给。每一名机动护士的调用科室、次数及定向轮转安排均登记备案,以便达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保障机动护士多专科轮训计划的实施。
1.2 应急储备护士的组成
应急储备护士是我院为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适应各种应急事件的护理需求,而建立的应急救援护理人才库。应急储备护士隶属于其所在的科室,平日均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如遇应急事件的发生,应急储备护士则需服从护理部的紧急调配。护理部每年要求各护理单元采用志愿者自愿报名形式,结合准入条件进行筛选后,将推荐人选信息统一上报护理部,由护理部审核通过后,更新并向全院公布应急储备护士名单。准入条件包括:(1)从事护理工作年限≥2 年;(2)身心素质良好,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术过硬,且本年度暂无生育计划者;(3)曾经/现具有急危重症等相关科室工作背景,接受过应急救援及急救技能培训或具备省级及以上重症、急诊急救专科护士资质者可优先考虑。
1.3 护理骨干护士的储备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初期,我院护理部便针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预见性计划部署,要求各科室重新梳理应急储备护士名单,同时选拔并上报骨干护士名单。上报要求包括:(1)按照科室护理人员数量的一定比例上报骨干护士名单;(2)上报的骨干护士人员名单不可与应急储备护士、科室轮训的机动护士人员重复;(3)上报人员要求责任心强、专业技术扎实,为科室核心骨干成员;(4)各科党员、预备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需发挥积极带头作用;(5)春节期间,骨干护士可在科室允许情况下休假,但不得离开武汉市,需随时待命,以备应对紧急突发事件。
2 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发挥护理骨干的作用
自我院开始承担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任务,急诊科、呼吸内科、感染科等 15 个科室便陆续投入到疫情的救治工作。护理部应我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简称“防控指挥部”)的要求,集中全院力量进行护理人力资源的调配和分批补充工作,以做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一线科室的人力资源充足。
2.1 应急护理人员的灵活调配
新冠肺炎流行之初,正临近春节假期,各普通科室在院患者数量逐日递减,护理人力资源日渐富余,而一线科室则面临人员流动量大、就诊患者过载而护理人力资源紧缺等严峻考验。为达到人力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护理部与科护士长及普通科室护士长保持密切联系,同时根据全院在院患者及危重患者动态信息,及时掌握各科室的人力资源及每日工作负荷的情况。要求普通科室完成常规任务的情况下,统筹兼顾调配应急护理人员执行疫情紧急任务。为避免一线护理人员出现因工作负荷过重,导致身体和情绪变化影响救治任务等情况的发生,护理部每日对紧急救治任务及疫情趋势进行分析、预测,与一线护理单元护士长及时沟通核实,根据应急护理人员数量和支援任务上的需求,灵活调整随时待命的应急护理预备队成员,以保障一线救治科室的人力补给。
2.2 护理人力结构的动态调整
应急护理梯队是由 498 名机动护士、应急储备护士及科室骨干护士所组成,平均年龄 27 岁,其中主管护师占 12.2%,护师占 43.6%,护士占 44.2%。护理部每日根据疫情发展和确诊/疑似患者人数,结合紧急救治任务评估一线科室的人力需求后,进行人力资源调配、分批补充并登记备案。护理部遵循为以紧急救治任务内容为基础,结合应急护理人员的工作背景、培训经历,按照不同职称人员比例搭配为原则进行调配,以保障一线科室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合理安排班次,杜绝人力资源及物资的浪费
由于需从事与新冠肺炎患者密切接触的诊疗活动,急诊科、呼吸内科、感染科等 15 个投入到疫情救治工作的科室医护人员,根据诊疗服务场所的不同采取分级防护措施,即做到呼吸防护、眼面部防护、躯干四肢防护和手足部防护。为减少过多的人员流动,避免不必要的人力及物资资源浪费,要求合理安排各项工作,诊疗及护理操作集中进行,排班遵循以护理工作量为基础,动态调整排班且人员相对固定的原则[5]。要求白班连续工作时长不超过 4 h,每周休假时间保证 2 d 以上,以缓解一线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避免疲劳作战、连续作战带来的身心影响。
3 积极发挥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热情
自疫情发生之初,我院便成立防控指挥部,护理部在其指挥下负责进行全院护理人力资源的调配工作。行政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灵活运用行政管理手段,及时解决疫情期间医务人员出行、就餐等实际问题,促使疾病救治队伍持续保持战斗力,让疾病的防治工作进入规范、有序、持久、高效的运作状态。
3.1 树立牢固防控意识,规范日常护理行为
疫情抗击的重要时期,为有效防治新冠肺炎,我院相继制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院感染防控标准化流程》等规章制度,要求全院以病区为单元传达到位,并遵照相关规范落实和实施。为牢固医务人员自我防控意识,确保人人做好防护,降低传播风险,我院开展网络在线专项培训,通过授予学分的奖励方式,促使医务人员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帮助大家及时了解防控相关知识。针对在一线科室的医护人员实施岗前培训,包括医务人员各级防护措施、穿脱防护用品的标准操作流程、鼻咽拭子的采样方法等,特别强调环境通风、个人防护、手卫生以及工作区域内人员聚集等问题,以强化自我防护意识,防范因密切接触且个人防护缺失而导致的工作人员交叉感染。
3.2 关注一线人员,重视人文关怀
由于救治任务繁重,加上工作环境特殊,使得一线护理人员的生理和心理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影响身心健康[6]。为此,护理部号召各科护士长关注一线护士工作负荷及身心状况,了解他们的需求及困难,要求怀孕职工等特殊人群疫情期间在家休息,并反对疲劳作战、连续作战、带病工作,必要时可将特殊情况上报护理部及防控指挥部协助解决。为帮助一线科室人员节约体力,有更多休息时间调整支配,护理部与总务处协调沟通后,由食堂为一线在岗人员提供每日三餐送餐服务。另外,我院联合多家医院心理健康团队设计心理健康评估工具并发放,医护人员扫描微信二维码即可获取心理健康自评问卷进行测评,并可得到依据测评结果所提供的个性化心理支持及干预方案。
3.3 多部门联合,切实落实后勤保障
自 1 月 23 日 10 时起,武汉市公共交通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等离汉通道也暂时关闭。为解决职工在疫情抗击特殊时期遇到的各种困难,我院采取了一系列的惠民措施:(1)就餐:医院食堂照常服务,保证早、中、晚餐供应,按照医院给予的补助,制定用餐标准,保证职工用餐的质量,改变职工食堂集体就餐的模式,提供便餐并要求分散进餐,避免人员聚集;(2)出行:医院班车照常运行,同时增设新路线,以满足各区域职工上班的需求;(3)就诊:开设职工就诊快捷通道,制定就诊流程,确保全院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4)返岗:制定《外地职工返汉回院工作通行申请办理流程》等非常时期流程,确保外地滞留职工顺利返回武汉。
4 讨论
人力资源的配置和充分利用对医院的整体运行及紧急救治任务的完成至关重要。在兼顾普通病区如期完成各项常规工作的同时,如何进行护理人力资源再优化,顺利开展防疫工作,对行政管理部门而言是一项具有挑战的任务。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致使我院人力资源受到冲击的主要原因为:(1)普通科室与一线科室的人力资源及工作负荷严重不平衡;(2)受交通管制影响,多数值班人员上班出行不便,部分休假人员滞留外地无法返岗;(3)孕妇、产妇等特殊人群居家待命;(4)部分医务人员受疫情影响需进行就诊、居家隔离甚至住院治疗。为应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对我院护理人力资源带来的严峻挑战,我院护理部积极配合防控指挥部的安排,遵循以人为本、动态调整、合理搭配的原则,以工作负荷为基础进行全院人力资源整合,实现人力资源的再分配,以解决一线科室人力紧缺问题。在疫情发生期间,我院通过制定多项非常时期的管理规定,多部门协作,切实帮助医务人员解决出行、就餐、就诊等实际问题,从而降低交通管制等管控措施对人力资源带来的冲击。同时,重视对一线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反对疲劳作战、连续作战、带病工作,对一线科室提供送餐服务,对全院职工发放实施心理健康评估工具,帮助医务人员做好心理调适。
综上所述,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我院护理人力资源带来的冲击,我院护理部充分发挥应急护理梯队作用,进行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逐步建立适合我院公共卫生应急救治时期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同时联合多部门,进行医务人员后勤保障,为推动新冠肺炎救治工作的有效进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利益冲突:本文不涉及任何利益冲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新近被发现,主要经飞沫传播及接触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其致病原为 SARS-CoV-2,传染源主要为新冠肺炎患者[1]。2020 年 1 月 20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公告,将新冠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2]。自 2019 年 12 月中旬,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新冠肺炎病例以来,我院便承担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及委派医疗团队进行外院支援的任务。由于社会各界人士对此疾病认识尚不充分,部分公众焦虑不安,且疫情蔓延迅猛,大批患者涌入各家医院,使得急诊科等一线科室救治任务繁重,而陆续出现医护人员被感染的报道,更是让医护人员心理压力倍增。因此,如何迅速建立反应机制,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配置,同时,指导个人预防,降低传播风险,保障团队充足的战斗力,对保证救治工作的有效进行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采取的重要举措进行总结,具体报道如下。
1 组建应急护理梯队,保障一线护理人力资源充足
为应对抗击疫情所造成的一线科室护士短缺问题,护理部重新设计护理人员的管理策略,建立一支由机动护士、应急储备护士、骨干护士组成的应急护理团队,以保障组织活动的有效性。
1.1 机动护士库的构建
机动护士隶属于护理部调配管理,是为满足紧急状态或特殊情况下护理人员的调配需求,在护理队伍中设立的护理人员储备[3-4]。机动护士由护理部从新入职未定科的护士中进行逐轮选拔,需通过护理部安排为期 2 年的多专科轮转培训,最终经护理部综合考评合格者方可定科,是一支应急应变能力突出,协作精神与思辨能力良好、充满活力的年轻护理人员团队。护理部每月通过对科室人力资源的现况梳理,了解人力资源短缺情况,结合工作负荷评定结果制定机动护士的轮转安排,向人力短缺的科室提供机动护士人力资源补给。每一名机动护士的调用科室、次数及定向轮转安排均登记备案,以便达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保障机动护士多专科轮训计划的实施。
1.2 应急储备护士的组成
应急储备护士是我院为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适应各种应急事件的护理需求,而建立的应急救援护理人才库。应急储备护士隶属于其所在的科室,平日均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如遇应急事件的发生,应急储备护士则需服从护理部的紧急调配。护理部每年要求各护理单元采用志愿者自愿报名形式,结合准入条件进行筛选后,将推荐人选信息统一上报护理部,由护理部审核通过后,更新并向全院公布应急储备护士名单。准入条件包括:(1)从事护理工作年限≥2 年;(2)身心素质良好,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术过硬,且本年度暂无生育计划者;(3)曾经/现具有急危重症等相关科室工作背景,接受过应急救援及急救技能培训或具备省级及以上重症、急诊急救专科护士资质者可优先考虑。
1.3 护理骨干护士的储备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初期,我院护理部便针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预见性计划部署,要求各科室重新梳理应急储备护士名单,同时选拔并上报骨干护士名单。上报要求包括:(1)按照科室护理人员数量的一定比例上报骨干护士名单;(2)上报的骨干护士人员名单不可与应急储备护士、科室轮训的机动护士人员重复;(3)上报人员要求责任心强、专业技术扎实,为科室核心骨干成员;(4)各科党员、预备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需发挥积极带头作用;(5)春节期间,骨干护士可在科室允许情况下休假,但不得离开武汉市,需随时待命,以备应对紧急突发事件。
2 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发挥护理骨干的作用
自我院开始承担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任务,急诊科、呼吸内科、感染科等 15 个科室便陆续投入到疫情的救治工作。护理部应我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简称“防控指挥部”)的要求,集中全院力量进行护理人力资源的调配和分批补充工作,以做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一线科室的人力资源充足。
2.1 应急护理人员的灵活调配
新冠肺炎流行之初,正临近春节假期,各普通科室在院患者数量逐日递减,护理人力资源日渐富余,而一线科室则面临人员流动量大、就诊患者过载而护理人力资源紧缺等严峻考验。为达到人力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护理部与科护士长及普通科室护士长保持密切联系,同时根据全院在院患者及危重患者动态信息,及时掌握各科室的人力资源及每日工作负荷的情况。要求普通科室完成常规任务的情况下,统筹兼顾调配应急护理人员执行疫情紧急任务。为避免一线护理人员出现因工作负荷过重,导致身体和情绪变化影响救治任务等情况的发生,护理部每日对紧急救治任务及疫情趋势进行分析、预测,与一线护理单元护士长及时沟通核实,根据应急护理人员数量和支援任务上的需求,灵活调整随时待命的应急护理预备队成员,以保障一线救治科室的人力补给。
2.2 护理人力结构的动态调整
应急护理梯队是由 498 名机动护士、应急储备护士及科室骨干护士所组成,平均年龄 27 岁,其中主管护师占 12.2%,护师占 43.6%,护士占 44.2%。护理部每日根据疫情发展和确诊/疑似患者人数,结合紧急救治任务评估一线科室的人力需求后,进行人力资源调配、分批补充并登记备案。护理部遵循为以紧急救治任务内容为基础,结合应急护理人员的工作背景、培训经历,按照不同职称人员比例搭配为原则进行调配,以保障一线科室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合理安排班次,杜绝人力资源及物资的浪费
由于需从事与新冠肺炎患者密切接触的诊疗活动,急诊科、呼吸内科、感染科等 15 个投入到疫情救治工作的科室医护人员,根据诊疗服务场所的不同采取分级防护措施,即做到呼吸防护、眼面部防护、躯干四肢防护和手足部防护。为减少过多的人员流动,避免不必要的人力及物资资源浪费,要求合理安排各项工作,诊疗及护理操作集中进行,排班遵循以护理工作量为基础,动态调整排班且人员相对固定的原则[5]。要求白班连续工作时长不超过 4 h,每周休假时间保证 2 d 以上,以缓解一线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避免疲劳作战、连续作战带来的身心影响。
3 积极发挥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热情
自疫情发生之初,我院便成立防控指挥部,护理部在其指挥下负责进行全院护理人力资源的调配工作。行政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灵活运用行政管理手段,及时解决疫情期间医务人员出行、就餐等实际问题,促使疾病救治队伍持续保持战斗力,让疾病的防治工作进入规范、有序、持久、高效的运作状态。
3.1 树立牢固防控意识,规范日常护理行为
疫情抗击的重要时期,为有效防治新冠肺炎,我院相继制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院感染防控标准化流程》等规章制度,要求全院以病区为单元传达到位,并遵照相关规范落实和实施。为牢固医务人员自我防控意识,确保人人做好防护,降低传播风险,我院开展网络在线专项培训,通过授予学分的奖励方式,促使医务人员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帮助大家及时了解防控相关知识。针对在一线科室的医护人员实施岗前培训,包括医务人员各级防护措施、穿脱防护用品的标准操作流程、鼻咽拭子的采样方法等,特别强调环境通风、个人防护、手卫生以及工作区域内人员聚集等问题,以强化自我防护意识,防范因密切接触且个人防护缺失而导致的工作人员交叉感染。
3.2 关注一线人员,重视人文关怀
由于救治任务繁重,加上工作环境特殊,使得一线护理人员的生理和心理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影响身心健康[6]。为此,护理部号召各科护士长关注一线护士工作负荷及身心状况,了解他们的需求及困难,要求怀孕职工等特殊人群疫情期间在家休息,并反对疲劳作战、连续作战、带病工作,必要时可将特殊情况上报护理部及防控指挥部协助解决。为帮助一线科室人员节约体力,有更多休息时间调整支配,护理部与总务处协调沟通后,由食堂为一线在岗人员提供每日三餐送餐服务。另外,我院联合多家医院心理健康团队设计心理健康评估工具并发放,医护人员扫描微信二维码即可获取心理健康自评问卷进行测评,并可得到依据测评结果所提供的个性化心理支持及干预方案。
3.3 多部门联合,切实落实后勤保障
自 1 月 23 日 10 时起,武汉市公共交通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等离汉通道也暂时关闭。为解决职工在疫情抗击特殊时期遇到的各种困难,我院采取了一系列的惠民措施:(1)就餐:医院食堂照常服务,保证早、中、晚餐供应,按照医院给予的补助,制定用餐标准,保证职工用餐的质量,改变职工食堂集体就餐的模式,提供便餐并要求分散进餐,避免人员聚集;(2)出行:医院班车照常运行,同时增设新路线,以满足各区域职工上班的需求;(3)就诊:开设职工就诊快捷通道,制定就诊流程,确保全院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4)返岗:制定《外地职工返汉回院工作通行申请办理流程》等非常时期流程,确保外地滞留职工顺利返回武汉。
4 讨论
人力资源的配置和充分利用对医院的整体运行及紧急救治任务的完成至关重要。在兼顾普通病区如期完成各项常规工作的同时,如何进行护理人力资源再优化,顺利开展防疫工作,对行政管理部门而言是一项具有挑战的任务。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致使我院人力资源受到冲击的主要原因为:(1)普通科室与一线科室的人力资源及工作负荷严重不平衡;(2)受交通管制影响,多数值班人员上班出行不便,部分休假人员滞留外地无法返岗;(3)孕妇、产妇等特殊人群居家待命;(4)部分医务人员受疫情影响需进行就诊、居家隔离甚至住院治疗。为应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对我院护理人力资源带来的严峻挑战,我院护理部积极配合防控指挥部的安排,遵循以人为本、动态调整、合理搭配的原则,以工作负荷为基础进行全院人力资源整合,实现人力资源的再分配,以解决一线科室人力紧缺问题。在疫情发生期间,我院通过制定多项非常时期的管理规定,多部门协作,切实帮助医务人员解决出行、就餐、就诊等实际问题,从而降低交通管制等管控措施对人力资源带来的冲击。同时,重视对一线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反对疲劳作战、连续作战、带病工作,对一线科室提供送餐服务,对全院职工发放实施心理健康评估工具,帮助医务人员做好心理调适。
综上所述,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我院护理人力资源带来的冲击,我院护理部充分发挥应急护理梯队作用,进行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逐步建立适合我院公共卫生应急救治时期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同时联合多部门,进行医务人员后勤保障,为推动新冠肺炎救治工作的有效进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利益冲突:本文不涉及任何利益冲突。